重AG真人国际庆自力更生建起第一座嘉陵江大桥!它和苏联没关系2024-10-28 20:43:54
AG真人国际我和很多市民一样,原以为它是“一五”时期由苏联专家建造的。其实不是,这座桥完全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。
大桥于1966年1月20日建成通车,由市长任白戈剪彩。那天看桥的人太多,我还是小崽儿,被人流裹上了桥。前后左右都是人,挤得很紧。我索性将脚卷缩起,不沾地,随灰蓝二色的衣流蠕动。温暖的人流包裹着我,我犹如在母亲怀里…
重庆市区三面环水,自古过江,假以舟楫。若发大水,哪怕有要死人的事也过不了江。盼桥,是千百年来先民只能想的事。
1921年,杨森在修江北码头时,就曾打算在嘉陵江上“建设钢桥”,但因军阀混战,计划破灭;1929年及抗战时期,国民政府市政当局也多次作过修桥打算,1945年还成立了两江大桥筹备处,却又“因政治、技术、经费等原因”,落空。
抗战时期,江北地区人口已发展到10万左右,据当时的警察局调查,江北城、溉澜溪、相国寺沿江一线兵工厂(长安厂前身)
1958年建桥前,江北地区已成为重庆主要工业区,国防、钢铁等企业众多,每天约有8000多吨、2000多车次的货物和4至5万职工过江困难。
市建委离休干部李恒1958年任市城建局副局长,具体负责嘉陵江大桥的建设指挥。
李恒介绍,“当年,市里专门成立了一个牛角沱大桥工程处,副市长岳林任主任,我和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一个处长任副主任。”
其时,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正在江津修建跨长江的小南海铁桥,“于是市里有关领导请大桥局,一定要支援重庆的建桥工作。”这样,大桥局便安排技术人员,经过勘测,在原市中区牛角沱和江北区相国寺选定桥址,并为大桥做了设计。
1958年12月,大桥动工兴建,1959年3月就停工了,“因当时赶上,没那么多钱”。后来又上马,但都停工了。
1963年7月,市计委向中央报告,强调重庆建桥的紧迫性,1964年初大桥复工。
除资金困难外,所需钢材近5000吨也很困难。且这些钢材必须依靠重钢自己生产,但加工制作远在山海关桥梁厂,运输也十分困难。
市桥梁工程总公司工程师李家荣,当年负责大桥的测量工作。“我本来是市建筑设计院搞勘测的,1959年临时借调到市政公司,负责大桥的测量。”
大量的工作,仅由一个五六人的测量小组负责。小组中,技术人员仅李家荣1人。“重庆第一次自己建大桥,很多人都认为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。”
“那时,我们使用的仪器,有从德国、瑞士进口的计算器、高精度的经纬仪,还有就是国产的水平仪等。每天,我们几个就背着这些东西,在工地爬上爬下。”
测量工作不能出差错不说,工作量也特别大。“我们那时都很年轻,吃、住都在工棚,大家还并不觉得苦。”
“工作忙的时候,常常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。”老李回忆,一天晚上,有个工程师乘船离开工地,下船时,因连续工作有点恍惚,竟把浮在江面的泡沫看成了江岸,一脚踏下去,人掉进江里,差点淹死了。
从北岸桥台到南岸桥台,正桥有4墩5孔,跨度分别为68米、80米、88米、80米、68米,呈对称分布。
苏先恕当年算年轻人,干的工作似乎也很普通:开挖土石方和生产、架设预制梁。
“当时,大桥工程处在七星岗街道和张家花园街道,各招了100人参加北引道的土石方开挖工作。”在苏的印象中,“加上工地上的老工人,共有五六百人左右。”
据了解,当年修建大桥时,南面从大桥到上清寺、北面从华新街到观音桥,都没有直接的通道。
开挖后,南面的土石方填进了牛角沱(今牛角沱立交桥处,建桥前是一个深沟),北面的土石方填在了今北桥头一带。
“那时,工地上除两台东方红推土机外,没什么机械设备。开挖土石方,绝大部分都靠人工完成。运输工具,就是两轮的手推车。”
“工地上,每25人组成一个班,其中15个男的,10个女的;由3人破大石,7、8人装车,一两个人在陡坡处机动帮忙,其余的就按一男一女组成小组负责推车搬运。”
他还清楚记得,当年在工程处给他们发了草鞋,“平常干活时,大家都穿胶鞋,上陡坡或路滑时,就把草鞋穿上”。
因为工作异常艰苦,有人没干多久就离开了。和苏一起推车的女工叫饶光明,“她比我小,但能吃苦”。有个拉小提琴的男青年,担心破大石手上起茧,主动要求参加推车运输;还有一组推车的两个年轻人,在工作中产生了感情,后来结成了夫妻。
让老苏特别感慨的是每天工作的劳累和艰辛。他曾改编了一首诗:“拉车日当午,汗滴车下土。谁知大桥路,寸寸皆辛苦。”
4个月后,也就是1965年4月,他因表现突出,被调去搞预制梁的生产和架设,直到大桥竣工。
1965年底,等到重庆视察,从上清寺到江北,徒步走过了大桥工地。“我们当时正在大桥值班,专门在还没完工的桥面上铺设了木板。”
1992年从原市中区房管局退休的林国春,对大桥的材料管理特别清楚。从1958年12月大桥第一次上马,到1960年第二次停工,他就是大桥材料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。
对当年所做的具体工作,林说自己也是边干边学:“归我们管的东西,不过就是一些机械设备和水泥、石子、河砂等建筑材料。那时谁也没有经验。我们也是边学边干。”
林说当年,工地旁的重庆制药六厂向大桥工程处提供了一个车间,用作大桥的材料总库。“我们当时就在那里办公,保证所有材料的发出、收回和设备的维修等。”
说到大桥所需的钢材,老林说线吨钢材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,“为了不出差错,把钢材及时运到重庆,我们是坐飞机去的山海关。”
那时出差只有首长才能乘飞机。让一般员工坐飞机,可见重庆对这批远在山海关桥梁厂制造的钢结构部件之重视,“这些钢材装上轮船后,经渤海、东海、长江,才运回重庆。
家住上清寺铁园西村的杨安其、杨双庆兄弟,那时也才10来岁,见证了钢梁的安装。
“当年工人的技术太好了!钢梁上的几万个铆钉,都是热铆的,得先在桥下岩坎上把铆钉烧红,再把铆钉抛到几十米高的桥梁上。上面的工人接住后,趁热用大锤直接砸进钢榫中。
这技术,比最猛的棒球运动员接球都厉害!你想嘛,铆钉是烧红了的,抛、接、砸得一气呵成,也不知他们的功夫是怎么练成的!”
1966年1月20日,嘉陵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,结束了重庆主城无桥梁的历史。更重要的是,它拉开了重庆桥梁建设的序幕,为长江大桥等特大桥梁的建设,积累了经验,培育了人才。
今天的重庆已然成为桥都,30多座特大桥梁跨越两江,彻底改变了城市布局。论个头,嘉陵江大桥只能算小兄弟,但小兄弟却开启了主城建桥先河。
小兄弟数据:桥长600.259米,正桥5孔,长384米;引桥7孔,长216.25米;桥面宽21.5米,其中车行道14米,两侧人行道各宽3.75米;桥型结构主体为铆合钢桁架双悬臂,引桥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美研究员称伊朗12台导弹燃料生产设备被毁,拜登呼吁“到此结束” 伊朗:保留回应权利
一个造价1300万日元的“路飞铜像”,居然带来26亿!熊本县致富经……
吧友发现《黑神话》Epic多元性标签:IGN说线》PC移植被取消 前员工称或遭技术难题
AMD锐龙7 9800X3D处理器内部结构照曝光 CCD无3D缓存痕迹
【IT之家评测室】苹果 iPad mini(A17 Pro)体验: 换芯再战三年
机械革命极光X新增“i7-14650HX + 16G + 512G + 4060”,6079 元